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要经历哪些基本环节?
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一般要经历确定研究课题、查阅文献资料、设计研究方案、获取数据与事实、形成学术成果等5个基本环节。
如何发挥文献调研在科研选题中的作用?
科研选题是整个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开始阶段,它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、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。
使用他人的文献和资料时必须注意哪些事项?
在查阅文献和资料时,要注意原始文献和研究资料之分,前者是第一手的,后者是第二手的。同时,也要注意查阅文本的多元性,如学术期刊、学术专著、专利文件等;还要注意查阅渠道的多元性,如图书馆、专利局、网络等。
论文发表的虚假署名有哪些表现形式?
在学术成果的发表过程中,不免会出现虚假署名的情况。下面根据一些署名案例进行分析,并做出总结。
文科类研究生采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哪些?
实情考察、问卷调查、征询与专访等,是人文社科类研究进行社会调研、以获取丰富的真实事例与数据资料的常用方法。
论文、著作所涉内容中哪些须作引注,以及如何引注?
如果论文、著作中的相关内容引注(引言和注释)不规范,很可能会涉嫌学术剽窃和抄袭,因此,学会规范化引注能够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。对引注而言,一般应注意以下3点。
学术论文共同署名有哪几种类型?
故名思议,共同署名就是科研成果的作者是多位,所以出现共同署名的过程。为了更好地理解共同署名现象,下面将从科学研究的发生过程揭示其必然性以及存在的类型。
学术论文发表中一稿多投有哪些危害?
目前有相当部分作者对于一稿多投的性质及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,认为自己没有抄袭、剽窃,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,他们不知道也不认为这是学术不端行为,造成一稿多投的情况愈加多发。同时,由于现在成果的认定对于文章的要求越来越高,这就造成稿源量明显增加,加之期刊载文量有限,这又必然会造成审稿的通过率降低。这“一增”“一减”就造成文章的录用率降低,而文章的审稿周期一般较长(许多期刊从收稿到发文一般需要3~6个月,那么,将文章同时投递给多个期刊,就能将“分子”变大,增加文章被录用的概率。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作者一稿多投时最基本的想法。另外,目前的技术手段很难提前发现和防范这种“隐蔽性”很强的行为,发现和处理的难度也较大。